吉利金刚论坛(当年一场金融危机下吉利上演“蛇吞象”而今可否重演?)

允霆科技 手表 2023-11-22 917 0
编者按:每一次危机,都蕴藏着行业格局重构的机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让李书福抓住“吉沃恋”的机会,完成一次教科书般的跨国并购,也促使吉利跃升为一个世界级的车企。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同样给全球带来严峻挑战,冲击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机遇,新的“蛇吞象”并购机会或许就暗藏其中。闯荡全球的浙企,你们准备好了吗?

李书福钟情沃尔沃轿车8年,但正是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让多年“暗恋”变为现实的机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尚未定论,可能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申请破产保护的大企业在增加,中小企业成批倒闭,连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巴菲特、桥水基金的达利欧在危机之下,都不能幸免,迎来巨亏。


李书福的海外收购,在低端品牌企业收购高端品牌企业中,是罕见的没有拉低高端品牌价值的中企海外收购。这对于80%以上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与高端品牌的中企海外收购而言,是有教科书色彩的。


一、遇危见机,李书福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


今天与大家详细分享一个抓住2008年金融危机成功实施收购的案例——“危机下的收购,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轿车的巨大成功”。


李书福和吉利汽车抓住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机会,成功收购心仪已久的沃尔沃轿车、成为吉利汽车实现赶超发展、跃升自主汽车品牌第一名的关键一环。


1.沃尔沃轿车的成功


销量创历史:2009年,沃尔沃销售34万辆,2019年销售超过70万辆车,销量翻倍,达到历史新高;这是沃尔沃轿车连续第六年打破全球销量纪录。


实现盈利:2009年亏6.5亿美元;2013年沃尔沃实现营业利润3亿美元,净利润1.5亿美元,实现盈利。2019年营业利润为14.28亿美元,2019全年营业利润率为5.2%。现金流量达11.58亿美元。


估值升十倍:2010年收购时估值不超过18亿美元,2019年估值逾180亿美元,十倍以上。而吉利汽车市盈率也在12倍。


品牌价值:依然保留了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地位。


2.吉利汽车的成功


销量6倍:2009年35万辆,2019年超过200万辆。


净利润7-10倍:2009年净利润11.8亿元人民币;2018年净利润超过126亿元,2019年净利润81.90亿元。


市值20多倍:2020年4月25日,1051亿港元,曾高达2591亿港元,最高是发行时的达53倍。


行业地位:2009年销量居于中国市场汽车品牌销量没有进入前十,2019年位列第四,仅次于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


品牌升值:从2009年自主汽车品牌第九,跃升最大自主汽车品牌。


当然吉利汽车的成功还有很多因素,但一个核心因素是通过海外并购发展,先后收购了英国铜锰公司、澳大利亚DSI、瑞典沃尔沃轿车、德国戴姆勒汽车、瑞典沃尔沃汽车集团、美国飞行汽车、马来西亚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等。


一路并购,一路整合先进技术、高端品牌和海外市场。目前拥有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欧美亚洲三大市场都深度进入。北美汽车市场创下最高历史销量。


这么多收购中,目前最为成功,最有影响力的收购是2010年收购沃尔沃轿车。


总而言之,如果要回顾李书福成功收购沃尔沃,以下点最值得关注:


·有识在先,2002年就认准了要收购沃尔沃轿车;


·因危见机,2008年金融危机使欧美汽车企业陷入困境,福特和沃尔沃深陷其中,这促成了收购机会出现;


·李书福迅速行动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将沃尔沃轿车揽入怀中。


20多年来,李书福造车,一路并购。最初,造车资质是收购来的。后面,先进的技术、高端的品牌,海外市场都是通过收购整合而来。


可以说,吉利汽车的快速崛起的历史,就是一部收购整合先进技术、收购整合高端品牌,收购开拓海外市场的历史。


二、收购沃尔沃,李书福追求8年,次贷危机赐良机


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沃尔沃汽车。


1927年世界第一辆沃尔沃汽车诞生在瑞典,VOLVO是拉丁语,意为滚滚向前。


1944年,沃尔沃推出的安全车厢及胶合式夹层玻璃,奠定了沃尔沃在汽车安全界鼻祖的地位。


1979年沃尔沃集团将沃尔沃轿车独立出来发展。


1999年,全盛之际的福特汽车花64.5亿美元买下沃尔沃轿车。其在被福特收购后,处于不时亏损状况。


2006年,沃尔沃轿车的母公司福特汽车情况不太好。


2006年,福特汽车亏损127亿美元。这年9月,福特汽车聘用了波音公司的执行副总裁穆拉利出任CEO。


穆拉利上任推行两板斧——


一板斧,把全福特汽车质押出去,融资230亿美元,此举客观上帮助福特渡过紧接而来的金融危机,避免了破产重组;


二板斧,穆拉利2007年果断推出战略聚焦的瘦身计划“One Ford”,帮助福特盈利:出售或者停产豪车品牌,减少亏损;降低成本,扩大通用零配件使用范围;提高效率,将产品平台压缩到少数几个核心平台。


在ONE FORD战略下,2007年3月起,福特先后卖掉了长期亏钱的豪车品牌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等,品牌从90多个迅速下降到30个不到。


但由于沃尔沃在安全、环保领先技术和品牌价值,沃尔沃轿车并不在福特的出售清单中。同时,2007年,沃尔沃汽车销量创造了历史记录,达到了46万辆。


更重要的是,福特家族第四代掌门人比尔·福特也对沃尔沃喜爱有加,不愿出售。


而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名企业家,早早就看好沃尔沃轿车,想把它收入怀中。


1992年李书福就已经有了造车的想法,1998年吉利第一辆汽车下线。2002年,李书福判断新能源、环保汽车会成为未来主流;并认为中国汽车用户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中高端车辆会受到青睐;同时,中国汽车要跑遍世界,他们必然对中国出口汽车在技术体系上追根溯源,专利壁垒绕不过去。几个因素叠加,李书福下定决心要开展海外收购,并要收购沃尔沃轿车。


2007年,穆拉利推出“ONE FORD“战略推出以来,有意收购沃尔沃轿车的传闻不断。这一年,德国宝马和日本马自达等汽车公司,先后联系福特汽车意图收购沃尔沃轿车。这体现了沃尔沃的品牌价值。


暗恋已久的李书福一样嗅到了机会,并立即为收购沃尔沃做准备。


2007年5月李书福发表《宁波宣言》,实施战略转型,计划用3-5年时间,将吉利集团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公司,进入世界500强。此时,李书福基于自己的研究,确定福特会卖掉沃尔沃。


2007年6月,李书福开始筹备V项目团队,即收购沃尔沃轿车的团队。团队判断,沃尔沃很强健,持续亏损是因为经营不善。V团队在欧洲辗转几次没有找到出面投行后,李书福决定亲自给福特汽车写信。很快,9月份收到了回信,福特汽车回复:对不起,不卖。


李书福不轻言放弃,于是有了第二次洽购。


2008年1月,在美国车展上,经过公关公司的介绍,李书福获得与福特汽车CFO道恩·雷克莱尔30分钟会面时间。听完李书福一番陈述后,雷克莱尔拒绝了收购诉求。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收购沃尔沃于中国车企而言,是迅速获得先进技术、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迈进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


2008年,上汽、东风、奇瑞、长安福特也先后被传竞购沃尔沃轿车。但消息被一一否认。国有企业因上汽收购双龙刚败北而畏手畏脚,无人敢冒险。


在亲自出马谈收购的同时,李书福也在多方借力,寻找一个好的媒人——投行。


2007年底,在经过朋友介绍后,李书福找到了法国洛希尔金融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俞向李推荐了多个标的,李书福坚定表示非沃尔沃不买,凭借对市场的理解,俞意识到这是洛希尔的中国新机会,但她需说服洛希尔金融集团董事会。


2008年6月,董事会经过激烈辩论,洛希尔金融集团决定接受这个项目,并组建4人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汉斯—奥洛夫—奥尔森,他在沃尔沃工作40年,担任过沃尔沃CEO和福特汽车的高级副总裁。


汉斯—奥洛夫—奥尔森的加盟,对于收购沟通起了关键性作用。11月,奥尔森一行到中国考察吉利,李书福介绍了自己的想法。此行后,出于对沃尔沃的深厚感情,希望沃尔沃借助中国市场腾飞的想法,奥尔森坚定了自己支持收购的立场。


就在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轿车忙于多方沟通的时候,次贷危机爆发了。这直接促进了收购机会的浮现。


2007年10月起,道琼斯工业指数月均值,到2009年3月,持续下挫逾45%。丰田汽车出现72年来首次亏损,双龙汽车陷入困境破产在即。


2008年3月,福特汽车把此前收购的豪车品牌捷豹和路虎低价甩卖给印度塔塔集团。


2009年4月30日,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克莱斯勒申请破产保护。6月1日,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第三大制造企业通用汽车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2008年全年,福特汽车公司亏损47亿美元;沃尔沃轿车亏损15亿美元,比高峰时期的销量下滑近50%。


一个更重要的变化是,2008年10月,两次拒绝吉利收购的CFO雷克莱尔退休,福特汽车欧洲负责人和沃尔沃董事长刘易斯·布斯出任福特汽车CFO。刘易斯·布斯宣布执行ONE FORD战略,2008年12月1日,福特决定认真考虑将沃尔沃出售。


第三次洽购,这次不仅时机恰当,还找了一个好媒人。


2009年1月,还是底特律汽车展,在奥尔森带队下,李书福与福特汽车第三次接触,并见到了穆拉利。李书福与波音和福特结缘往事,给这次会面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李书福初创造车企业名称为吉利波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李书福谈了自己对沃尔沃的多年追求和长远规划,得到了比尔·福特和穆拉利的认可。从而建立了良好的信任。


工作迅速推进,尽职调查于4-7月开展,9月福特宣布吉利为首选竞购方,2019年年底合作框架基本谈妥。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出席交割仪式,交易价格18亿美元。


苦苦等待8年,李书福终于成功抱得“美人归”。


三、吉利收购沃尔沃,蛇吞象式收购引发质疑


从一开始,吉利收购沃尔沃就饱受质疑。原因是这是一宗蛇吞象式收购。


为什么说是蛇吞象?


从体量、技术储备和资本实力来看,吉利完全不具备收购能力,从品牌而言,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体量不一样,2007年沃尔沃销量高峰达46万辆, 同年,吉利销量21万辆。金融危机令沃尔沃轿车销量急剧萎缩。收购前夕,吉利汽车和沃尔沃轿车产销量已经相当。2009年,吉利汽车销量上升到35万辆,沃尔沃轿车销量下降到34万。


技术上,沃尔沃轿车的安全、低碳和节能环保堪称世界一流,吸引了福特汽车和宝马等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青睐,而且福特汽车倾注了10年时间、数百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和积累。吉利除了收购的澳洲DSI变速器居于行业独立变速器企业第二外,没有其它可以在全球汽车产业一提的技术。


资本实力上,2009年吉利汽车净利润不超过12亿元人民币,当年整个资产抵押出去,不够24亿元。2010年沃尔沃收购价刚开始是35亿美元(其时合约243亿元人民币)。


品牌上,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还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小黑马。2008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中没有吉利汽车的品牌,而在轿车自主品牌销量排名中,吉利金刚云位于第九位,在奇瑞之后。


一句话,这宗收购并非门当户对。用李书福的话来说,花花公主嫁给了乡下小伙子。


外界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的担忧集中在两点:


1.没有钱——如何筹措收购与发展资金


沃尔沃作为独立的轿车生产商,在车型研发生产上成本高企,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如何筹集收购资金、如何筹措发展资金,是个大问题。


沃尔沃轿车开始报价60亿美金,后来调整到35亿美元,沃尔沃轿车还计划了一个110亿美元新车架的设计研发计划。最高总计170亿美元,而此时吉利汽车2009年净利才1.7亿美元,悬殊百倍。


2.跨文化——能否搞好投后运营整合


低端品牌收购高端品牌,如何消化沃尔沃的品牌,这是一个大问题。同时,沃尔沃轿车的研发生产成本高企,如何降低成本也是运营成功的关键。


当时的中国汽车业整体虽然具备了部分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但是能否组织国际化生产还存在疑问,缺乏全球化管理水平和其他不足可能让吉利难以消化沃尔沃,文化融合、管理风格等潜在冲突也可能让运营陷入不利。


由于差距悬殊,在做出最终决策前三天时,李书福召开董事会时说出一番肺腑之言——


“迈出收购沃尔沃这步,我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我们可能是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当前的情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如果退出收购,社会一定认为我们是炒作、噱头,将对吉利品牌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选择收购,我李书福也许就会倾家荡产,我的身家性命都放进去了,你们都是职业经理,如果吉利收购沃尔沃经营失败了,你们还可以去别的企业高就,而我,就真的没有机会了,我只能回家种地了!所以,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希望你们能帮助我一起做这个决定,但是,风险由我一个人承担!”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


但10年过去了,李书福以结果证明自己不仅收购成功,而且整合运营非常成功。


四、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为何能整合成功


前面我们看到了沃尔沃轿车和吉利汽车的巨大成功。李书福为什么能整合运营成功?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标的好,有个好底子


李书福团队在收购前即判断沃尔沃很强健,但遭遇运营的感冒。沃尔沃轿车,有技术,有品牌,有人才;要资金,要市场,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李书福能筹到资金,依托中国高成长市场,善于运营整合。


资金到位,研发给力


说到融资,李书福当年非常不容易,从银行融不到资金,最后是三个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提供了资金,他们相较于银行而言,更具有长远眼光和战略判断。


迈出收购之后,融资不再这么艰难,这便有了后面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想贷款给吉利汽车而没门的江湖传闻。


有了来自中国110亿美元的支持,沃尔沃在收购后第三年实现盈利,沃尔沃在被吉利收购的第四年,一次性推出Drive-E动力总成、SPA模块化平台、全新一代XC90和它所搭载的一堆全新科技配置。领先同侪。


背靠中国市场好发展


2002年以后,中国轿车使用量年增长30%以上,沃尔沃轿车实现在中国地区的高增长,2019年销售突破15万辆,这刷新了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历史销量纪录,在全球市场也是有史以来单一市场的最高销量。


吉利汽车总销超过200万辆。吉利汽车形象和品牌提升,在自主品牌中跃升第一。


收购价格低快盈利


这是保障沃尔沃轿车更早实现财务上成功的关键。


福特汽车起初对沃尔沃轿车报价60亿美元,比10年前福特汽车收购的时候降低了4.5亿美元,相当于当初收购的成本价。收购后10年期间福特汽车每年在沃尔沃的投资加起来超过了300亿美元。


根据财务测算,2008年沃尔沃出现了大幅度亏损,预计亏损19亿美元,2009年预计亏损10亿美元,2010年盈亏平衡,预计2011年扭亏为盈。以此测算为基础,报价减去亏损,经过洛希尔金融集团测算,确定收购价格为35亿美元。


但吉利集团CFO尹大庆与沃尔沃CFO单独会谈的时候发现,基于福特汽车对沃尔沃未来三年的财务预测,沃尔沃对未来三年的研发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比此前相比减少了17亿美元,大约每年6亿美元。


于是与洛希尔集团会商后,报价降低了17亿美元,为18亿美元。事后,沃尔沃轿车,2013年才实现盈利,净利1.5亿美元,2019年净利14.28亿美元。如果不是这一发现,恐怕现在沃尔沃没那么快实现盈利。


运管放虎归山


这是收购沃尔沃轿车后整合运营的最大亮点。


认识到沃尔沃的品质和管理的优秀和运营的短腿,并与管理层沟通后。李书福决定实施沃尔沃品牌独立、不改变沃尔沃管理层,但通过设定好制度和考核指标,提供资金,不进行具体管理,“放虎归山”式的管理。


在独立运行的基础上,为促进沃尔沃对吉利的带动,吉利汽车和沃尔沃轿车共同设立欧洲研发中心、并合资成立汽车生产平台,开展整合运营,提升吉利汽车的研发和产出水平。


2013年,吉利和沃尔沃在瑞典建立了一个联合研发中心(CEVT),作为共同欧洲研发中心,两边的技术团队共同研发CMA基础架构模块;设立合资公司在CMA平台上生产领克等新品牌汽车;沃尔沃汽车推出了SPA平台。两个新平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引领沃尔沃和吉利从安全、环保走向安全、环保和智能驾驶迈进。


吉利集团原来计划沃尔沃轿车单独上市,估值没有达成一致,现在提出来吉利和沃尔沃整体上市计划,进一步整合,这一步是好还是不好,现在很难看清结果。


对沃尔沃来说,吉利的收购是让这个具有技术底蕴的公司彻底发挥出潜能来,对吉利而言,跟沃尔沃的合作就等于让吉利的研发直接上了几个档次,少走至少20年的弯路。


五、李书福为什么能够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


有梦想


这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做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立志让中国汽车走遍世界,而不是世界汽车跑遍中国。


这符合一个后发经济大国的民族复兴诉求,也符合一个汽车大市场的利益诉求。


这也是在融资过程中赢得地方支持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合资品牌暂时还抵达不到的远方。


有战略视野有踏实行动


当然,危中握机,不是撞大运,机会是给予有准备的人。2002年的时候,判断新能源、环保汽车会成为未来主流;判断中国汽车用户消费升级,中高端车辆会受到青睐,并认定沃尔沃轿车是集此多种趋势于一体的标的;历经8年相恋,终于抱得美人归。


背靠中国市场


从2002年起,中国汽车市场便实现了井喷式发展,轿车产量从上年的70万辆增加到110万辆,中国市场的乘用车销量整体则从2001年的126.6万辆增至2010年的1375.8万辆。年均增长率超过30%。沃尔沃轿车之所以陷入困境,重要因素是规模和市场小,难以盈利。


次贷危机助攻


宣布ONE FORD计划后,2007年9月,2008年1月,李书福欲收购沃尔沃轿车先后两次被拒。


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这年上半年,美国市场销量下滑了17%。福特全年亏47亿美元,沃尔沃亏15亿美元。


2008年3月份,福特汽车甩卖了路虎和捷豹。2008年12月,福特认真考虑出售沃尔沃。


到2009年,美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破产重组,第三大汽车生产企业克莱斯勒也破产重组,沃尔沃亏损6.5亿美元。


善于用人


参与吉利汽车收购英国铜锰公司,英国BP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计划经理张芃,和张芃搭档,曾任职外交部和BP英国收购事务负责的袁小林。负责国外谈判。


投行,是洛希尔金融集团,并网罗到沃尔沃前董事长、福特汽车高级副总裁加盟,协调卖方和标的估值;这是最关键的动作。


财务负责人,吉利集团CFO尹大庆,把价格从35亿美元谈到18亿美元。


王召兴,负责政府洽谈项目落地与融资。


北京奔驰中方总经理童志远,负责项目落地政府审批。


知识产权,邀请到菲亚特中国区CEO·沈晖,和参与收购澳大利亚DSI的吉利副总裁赵福全。


六、李书福成功造车与当前疫情经济危机的机会窗口


一个伟大的梦想:中国品牌汽车跑遍世界


李书福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的思路不一样,也没有了合资企业的局限,合资企业被局限于跑中国,不太可能跑世界,跑世界这不符合外资股东的利益。


李书福的梦想,与中国的梦想是一致的,是中国汽车发展的2.0乃至3.0的诉求。1.0,市场换技术,走合资路线;2.0开始唤醒主品牌,走自主品怕;3.0中国汽车品牌企全球化。


一个不落俗套的策略:海外并购助力赶超发展


在一个总体上落后的行业里,各种专利都在外资手中,做自力更生是很重要,但要实现赶超发展时间更长,要实现国际化的道路更长。海外并购是实现全球化和赶超发展的最快办法。


善于用人:因事用人,组织变阵


以事为导向,对组织进行调整,每个大项目都找到最合适的人。


2017年12月,当时在中国第三届汽车走出去高峰论坛上与大家分享说,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有两个阶段,合资和海外并购。中国车企走不出合资的阶段,就很难实现国际化发展,只能开拓国内市场。


而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有向上生长和向下发展两条道路。走向低端市场,开拓市场,向下发展,比如进军亚非拉市场。走向高端市场,向上生长。比如,去欧美并购,进军欧美市场。


当时,我们认为,不用10年,5年后,不同道路的车企竞争高下会见分晓,向上生长的车企优势会显著。


我们看到,现在和未来,善于开展海外并购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会闪亮崛起。


遇危见机,海外收购,不少企业家内心都有自己心仪的“对象”,现在是用实际行动表达“爱”的时候了。从李书福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融资不容易,但资金不是问题,“真爱”和梦想才最关键。


当前的经济危机只是刚刚开始,延续时间尚难料定。利用好当前的危机,开拓海外,帮助到对方的实现更好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商业行为,也是履行社会责任,互助前进的一种方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允霆科技

允霆科技网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各类科技新闻、科技资讯、科技产品评测、科技解决方案等科技行业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最近发表